宁波慈溪杨梅台州仙居杨梅礼盒装批发团购零售中心
2021/5/13 17:16:10 点击:
关注众公号 六房间优选 可直接下单 吃喝玩乐一站式 省心省钱 景点门票、卡券类、礼品类、零食类、水果类可直接下单购买
信微小程序 搜六房间 可下单
地址1:宁波市海曙区灵桥路699-3号六房间(老日报社对面)生活卡券类回收出售 停车方便
地址2:华伟商贸 宁波市鄞州区建兴西路129-131号(宁波第七中学往东200米)
慈溪杨梅,浙江省慈溪市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慈溪市横河镇是著名的杨梅之乡,全镇杨梅种植面积2.5万亩,年总产量近万吨,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各镇乡之冠。1996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“中国杨梅之乡”。其杨梅鲜果销往杭州、上海、北京等大中城市,而且远销新加坡、日本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。
浙江慈溪六成杨梅硒含量丰富。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,在人体内的含量在摄入与排泄中保持动态平衡。以抗氧化作用为中心,硒元素对保护细胞膜、防癌抗癌、保护心血管和心肌健康等都有一定作用。
2019年11月15日,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。
慈溪杨梅的品种以名闻遐迩的“荸荠种”和“早大种”杨梅为主,其最大特点是果大、核小、色佳、肉质细嫩、汁多味浓、香甜可口,鲜食、加工均可。
慈溪杨梅有17个品种,即荸荠种、早大种、迟大种、早小种、迟小种、尖刺种、风欢种、红种、水晶种、粉红种、松浆种、荔枝种、早荠蜜梅、晚荠蜜梅、东魁种、晚稻种、丁岙种。其中以荸荠种最多,占全市杨梅种植面积、产量的90%。
浙江慈溪六成杨梅硒含量丰富。浙江省水文地质大队在“慈溪市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绿色农产品产地研究项目”中,发现慈溪南部山区有156平方千米富硒土壤,其中位于匡堰镇的翠屏山硒含量达到0.4毫克/千克,属于富硒地区,具备开发天然富硒食品的条件。经过连续两年检测表明,慈溪匡堰游源至横河大山一带的地产杨梅硒含量平均值达到0.018毫克/千克,是其他产区杨梅硒含量的1.8倍。在送检的126批慈溪杨梅中,硒含量大于0.01毫克/千克的有118批,占93.7%。
杨梅不但是夏日名果,而且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。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云:“因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”。产地一般家庭都习惯地把杨梅果实浸入烧酒(白酒)之中,遇到赤日炎炎的时候,吃上几颗“烧酒杨梅”,能消暑开胃,气舒神爽;同时,杨梅还有生津止渴、帮助消化、利尿益肾、去暑解闷等功能,祖国医学对此亦有较高的评价;杨梅核仁含油率高,可供炒食或榨油,还含有维生素B17,树皮富含单宁,可作赤褐色染料及医疗上的收敛剂;树冠终年常绿,圆头形,是城乡园林绿化和山区水土保持的优良品种。
慈溪杨梅产地位于四明山北部的丘陵山麓,地势平缓,海拔400米以下。砂质红壤土,pH值4.5—6.5,疏松、排水良好。全年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气候温和,四季分明,为海洋性气候覆盖区,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。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GB/T18407.2的规定。
慈溪杨梅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慈溪一代就有野生杨梅存在,人工栽培也有1300余年。其主要品种荸荠种杨梅是从实生树的优良种选育出来的,因其果实成熟时呈紫黑色又光亮,酷似老熟荸荠颜色,故名。
1986年,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在河姆渡遗址考古时发现,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野生杨梅存在。这样,慈溪一带的杨梅生长历史,还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。从史书所载情况看,慈溪杨梅栽培起源较早,初以东部为盛,品质亦因代而异。
史书记述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在浙东设鄞、贸、句章三个县,慈溪一带当时属句章县。隋朝时,三县全拼称句章。《句章土物志》载:“杨梅……出白沙、杜湖、云湖诸山,有紫红白三种,而黑色最佳”(按:上述3地均属慈溪,其中云湖后来划归宁波市江北区)。
汉武帝时的名士东方朔《林邑记》中这样记载道:“林邑山杨梅,其大如杯碗,青时极酸,既红,味如崖蜜,以酿酒,号梅香酎,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。”
晋代稽含在《南方草木状》中细致地描述了杨梅的形态和习性:“杨梅其子发弹丸,正赤,五月中熟,熟时似梅,其味酸甜”,大抵可以找到与余姚慈溪两地杨梅一脉相承的铁证。
北宋苏东坡在吃了吴越杨梅后说:“闽广荔枝,何物可对者,可对者西凉葡萄,我以为未若吴越杨梅”,认为吴越的杨梅可以与闽广荔枝和西凉葡萄平分秋色,这是对吴越杨梅很高的赞誉。
清代雍正年间出版的《浙江通志》中载有“慈溪产之荸荠种,果形大,刺尖密,色赤,核微扁,味极甜美,为我国赤色之优良品种。”该品种食果早,产量高,品质佳,不易落果,耐储运,寿命长,为鲜果与加工兼用良种,居浙江省四大杨梅优良品种之首。
仙居杨梅,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2.1地质地貌:仙居县地处浙东南山区,仙霞岭延伸至缙云分叉,绵亘本县南北边境,成钳形对峙。南为括苍山,主峰米筛浪,海拔1382.4 m;北为大雷山,主峰青梅尖,海拔1314m。全县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109座。永安溪自西向东穿流而过,境内全长116 km。地形从外向内倾斜,略向东倾,其间有大小不等、错落相间的谷地和盆地。 2.2气候特征:仙居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。年平均气温18.3℃,1月份平均气温5.6℃,7月份平均气温28.5℃。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。雨量充沛,年平均降水量2000 mm左右,呈双峰型分布,前峰为梅雨,后峰为秋雨,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,南部多于北部,东部多于西部。 2.3 土壤条件:境内土壤主要有黄壤、红壤、水稻土、潮土四大类。海拔200m左右的山地丘陵以红砂砾岩、红砂岩或钙质紫红色砂叶岩风化发育而成的红砂土或红紫砂土为主,独特的土壤环境,特殊的山间盆地地形,适宜杨梅生长。 2.4 水文特征:仙居县南北两翼高,中间低,永安溪从中部穿过,仙居县境内全长116km,流域面积1983.7km2,较大的支流有盂溪、朱溪港、北岙溪、二十都坑、十三都坑、十八都坑、九都港、六都坑、四都坑、杨岸港和苍岭坑等,径流量丰沛,历年平均径流量21.45亿m3。
仙居杨梅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:地理坐标东经120°44′~121°21′、北纬28°51′~29°11′之间,生产地域范围为: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所属的福应街道、南峰街道、安洲街道、安岭乡、溪港乡、湫山乡、横溪镇、埠头镇、皤滩乡、淡竹乡、白塔镇、田市镇、官路镇、上张乡、步路乡、广度乡、下各镇、大战乡、双庙乡、朱溪镇20个乡镇(街道)418个行政村。现有仙居杨梅种植规模92 km2,年产量9万吨,保护区面积1992km²。
4.1 感官品质特征 仙居杨梅的主要品种为 ‘东魁’和‘荸荠种’,其感官品质特征:‘东魁’果实大、圆球形、紫红色,肉柱略尖,汁多味浓,甜酸适口。‘荸荠种’果实中等、圆球形、紫黑色,肉柱圆钝,汁多味甜。 4.2 理化品质指标 仙居杨梅理化品质指标为:可溶性固形物含量≥10.5%,可食率≥93.0%,总酸≤1%,总糖≥8%。
3.1园地选择:选择坡度25°以下、海拨650m以下、土质疏松、排水良好、PH值为4~6、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或黄壤山坡地或丘陵地建园,栽植前修筑梯田或鱼鳞坑。 3.2品种范围:东魁、荸荠种。 3.3生产控制:仙居杨梅按照特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,必须对苗木质量、栽培技术、采收分级、贮藏保鲜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。 3.3.1苗木质量 苗木以一年生嫁接苗干粗、苗木高度及规定高度内的分枝数作依据,分为一级、二级。低于二级标准的苗木不得作为商品苗出圃。详见下表。 表1 苗木分级 级 别 干粗(cm) 苗高(cm) 在规定高度内分枝数(个) 根 系 检疫性病虫害 一 级 ≥0.60 ≥40 ≥3 发 达 无 二 级 ≥0.50 ≥30 ≥2 较发达 3.3.2 栽培技术 3.3.2.1 定植 分春植和秋植。春植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,秋植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,以春植为宜。定植密度根据园块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,每公顷栽植375-450株。 3.3.2.2 整形修剪 通常采用自然开心圆头形。修剪以解决通风透光和调节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为原则。采用抹芽控梢、摘心、拉枝、短截、回缩、疏枝等修剪方法,使枝梢疏密适中,分布有序,形成丰产稳产的良好树冠结构。 苗木定干后新梢抽发时按自然开心形树形,选择生长势强,方位分布均匀的3个~4个新梢作为主枝,其余枝条及早除去。第二年在主枝的延长枝上剪去不成熟的秋梢,并在离主干约60cm处选留第一副主枝,第三年在主枝上选留第二副主枝;第一、二副主枝相间约50cm。在主枝、副主枝合理搭配的基础上培养侧枝,5年~6年内造就开心型树冠。 3.3.2.3 花果管理 对生长旺座果低的初结果树,于7月底至9月上旬夏、秋梢生长季采取促花控梢措施,提高座果率。多花树在春季萌芽前进行适度修剪,疏除过密,过弱的花枝,促发抽生春梢,确保挂果适量;疏果在果实生理落果期结束后至果实迅速膨大期前进行,一般分2~3次。 3.3.2.4 肥水管理 7~9月高温干旱来临前,进行地面覆盖。每3~4年于秋冬季进行深翻,改良土壤理化性状。年施肥1~2次,以冬施基肥为主,株施焦泥灰25kg,或饼肥2kg加焦泥灰10kg或硫酸钾0.5~1.0kg。 3.3.2.5 病虫害防治 按照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原则,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、落叶、减少病虫源;加强培育管理,健壮树势,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。保护利用天敌,发挥生物防治作用,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,扩大以虫治虫,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,以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。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,因地制宜,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合理运用化学防治、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等措施,控制病虫害。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,做到及时、准确地防治。 3.3.3采收分级 分期分批采摘。选用大小可盛3kg~5kg的浅果篮盛放,并在果篮底部及四周垫以海绵。采摘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。 3.3.4 贮藏保鲜 3.3.4.1冷藏库要求 要建在杨梅产地,减少入库前运输造成的损伤,并有配套的收购场地。温度控制范围1℃~5℃,波动度±1℃;湿度控制范围:相对湿度85%~90%;波动度±3%。冷藏库应配置加湿器、臭氧发生器和换气窗。有条件的配备制冰室和预备机组,制冰室温度应控制在–10℃以下。 3.3.4.2库房准备 贮藏前库房应打扫干净,用具洗净晒干,用臭氧消毒2h。在入库前24h应敞开门,通风换气,并应对设备进行调试,确保设备运行正常。配备冷库专业操作工人或建立快速的维修网络。 3.3.4.3 贮藏用具 应透气、壁光滑。可用通气良好的塑料篮或框盛放,每篮(框)容量不超过10kg。框高度为15cm左右为宜。(2~3)kg小包装可先在塑料篮(框)内放入(0.04~0.06)mmPE保鲜袋,把杨梅装入保鲜袋后进预冷室盛放,出库后抽气可直接放入泡沫箱运输。 3.3.4.4预冷 采收后的杨梅送入预冷库进行预冷,预冷温度3℃~7℃,预冷时间3 h~6h。经过预冷后的杨梅才可入库贮藏。 3.3.4.5贮藏 贮藏前采用臭氧杀菌。贮藏温度控制在1℃~5℃,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%~90%。每次入库的果品以总贮藏量的20%~25%为宜,待库温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批的入库。果实应注明入库时间及等级,便于观察与出库。
信微小程序 搜六房间 可下单
地址1:宁波市海曙区灵桥路699-3号六房间(老日报社对面)生活卡券类回收出售 停车方便
地址2:华伟商贸 宁波市鄞州区建兴西路129-131号(宁波第七中学往东200米)
慈溪杨梅,浙江省慈溪市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慈溪市横河镇是著名的杨梅之乡,全镇杨梅种植面积2.5万亩,年总产量近万吨,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各镇乡之冠。1996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“中国杨梅之乡”。其杨梅鲜果销往杭州、上海、北京等大中城市,而且远销新加坡、日本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。
浙江慈溪六成杨梅硒含量丰富。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,在人体内的含量在摄入与排泄中保持动态平衡。以抗氧化作用为中心,硒元素对保护细胞膜、防癌抗癌、保护心血管和心肌健康等都有一定作用。
2019年11月15日,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。
慈溪杨梅的品种以名闻遐迩的“荸荠种”和“早大种”杨梅为主,其最大特点是果大、核小、色佳、肉质细嫩、汁多味浓、香甜可口,鲜食、加工均可。
慈溪杨梅有17个品种,即荸荠种、早大种、迟大种、早小种、迟小种、尖刺种、风欢种、红种、水晶种、粉红种、松浆种、荔枝种、早荠蜜梅、晚荠蜜梅、东魁种、晚稻种、丁岙种。其中以荸荠种最多,占全市杨梅种植面积、产量的90%。
浙江慈溪六成杨梅硒含量丰富。浙江省水文地质大队在“慈溪市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绿色农产品产地研究项目”中,发现慈溪南部山区有156平方千米富硒土壤,其中位于匡堰镇的翠屏山硒含量达到0.4毫克/千克,属于富硒地区,具备开发天然富硒食品的条件。经过连续两年检测表明,慈溪匡堰游源至横河大山一带的地产杨梅硒含量平均值达到0.018毫克/千克,是其他产区杨梅硒含量的1.8倍。在送检的126批慈溪杨梅中,硒含量大于0.01毫克/千克的有118批,占93.7%。
杨梅不但是夏日名果,而且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。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云:“因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”。产地一般家庭都习惯地把杨梅果实浸入烧酒(白酒)之中,遇到赤日炎炎的时候,吃上几颗“烧酒杨梅”,能消暑开胃,气舒神爽;同时,杨梅还有生津止渴、帮助消化、利尿益肾、去暑解闷等功能,祖国医学对此亦有较高的评价;杨梅核仁含油率高,可供炒食或榨油,还含有维生素B17,树皮富含单宁,可作赤褐色染料及医疗上的收敛剂;树冠终年常绿,圆头形,是城乡园林绿化和山区水土保持的优良品种。
慈溪杨梅产地位于四明山北部的丘陵山麓,地势平缓,海拔400米以下。砂质红壤土,pH值4.5—6.5,疏松、排水良好。全年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气候温和,四季分明,为海洋性气候覆盖区,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。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GB/T18407.2的规定。
慈溪杨梅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慈溪一代就有野生杨梅存在,人工栽培也有1300余年。其主要品种荸荠种杨梅是从实生树的优良种选育出来的,因其果实成熟时呈紫黑色又光亮,酷似老熟荸荠颜色,故名。
1986年,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在河姆渡遗址考古时发现,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野生杨梅存在。这样,慈溪一带的杨梅生长历史,还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。从史书所载情况看,慈溪杨梅栽培起源较早,初以东部为盛,品质亦因代而异。
史书记述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在浙东设鄞、贸、句章三个县,慈溪一带当时属句章县。隋朝时,三县全拼称句章。《句章土物志》载:“杨梅……出白沙、杜湖、云湖诸山,有紫红白三种,而黑色最佳”(按:上述3地均属慈溪,其中云湖后来划归宁波市江北区)。
汉武帝时的名士东方朔《林邑记》中这样记载道:“林邑山杨梅,其大如杯碗,青时极酸,既红,味如崖蜜,以酿酒,号梅香酎,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。”
晋代稽含在《南方草木状》中细致地描述了杨梅的形态和习性:“杨梅其子发弹丸,正赤,五月中熟,熟时似梅,其味酸甜”,大抵可以找到与余姚慈溪两地杨梅一脉相承的铁证。
北宋苏东坡在吃了吴越杨梅后说:“闽广荔枝,何物可对者,可对者西凉葡萄,我以为未若吴越杨梅”,认为吴越的杨梅可以与闽广荔枝和西凉葡萄平分秋色,这是对吴越杨梅很高的赞誉。
清代雍正年间出版的《浙江通志》中载有“慈溪产之荸荠种,果形大,刺尖密,色赤,核微扁,味极甜美,为我国赤色之优良品种。”该品种食果早,产量高,品质佳,不易落果,耐储运,寿命长,为鲜果与加工兼用良种,居浙江省四大杨梅优良品种之首。
仙居杨梅,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2.1地质地貌:仙居县地处浙东南山区,仙霞岭延伸至缙云分叉,绵亘本县南北边境,成钳形对峙。南为括苍山,主峰米筛浪,海拔1382.4 m;北为大雷山,主峰青梅尖,海拔1314m。全县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109座。永安溪自西向东穿流而过,境内全长116 km。地形从外向内倾斜,略向东倾,其间有大小不等、错落相间的谷地和盆地。 2.2气候特征:仙居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。年平均气温18.3℃,1月份平均气温5.6℃,7月份平均气温28.5℃。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。雨量充沛,年平均降水量2000 mm左右,呈双峰型分布,前峰为梅雨,后峰为秋雨,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,南部多于北部,东部多于西部。 2.3 土壤条件:境内土壤主要有黄壤、红壤、水稻土、潮土四大类。海拔200m左右的山地丘陵以红砂砾岩、红砂岩或钙质紫红色砂叶岩风化发育而成的红砂土或红紫砂土为主,独特的土壤环境,特殊的山间盆地地形,适宜杨梅生长。 2.4 水文特征:仙居县南北两翼高,中间低,永安溪从中部穿过,仙居县境内全长116km,流域面积1983.7km2,较大的支流有盂溪、朱溪港、北岙溪、二十都坑、十三都坑、十八都坑、九都港、六都坑、四都坑、杨岸港和苍岭坑等,径流量丰沛,历年平均径流量21.45亿m3。
仙居杨梅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:地理坐标东经120°44′~121°21′、北纬28°51′~29°11′之间,生产地域范围为: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所属的福应街道、南峰街道、安洲街道、安岭乡、溪港乡、湫山乡、横溪镇、埠头镇、皤滩乡、淡竹乡、白塔镇、田市镇、官路镇、上张乡、步路乡、广度乡、下各镇、大战乡、双庙乡、朱溪镇20个乡镇(街道)418个行政村。现有仙居杨梅种植规模92 km2,年产量9万吨,保护区面积1992km²。
4.1 感官品质特征 仙居杨梅的主要品种为 ‘东魁’和‘荸荠种’,其感官品质特征:‘东魁’果实大、圆球形、紫红色,肉柱略尖,汁多味浓,甜酸适口。‘荸荠种’果实中等、圆球形、紫黑色,肉柱圆钝,汁多味甜。 4.2 理化品质指标 仙居杨梅理化品质指标为:可溶性固形物含量≥10.5%,可食率≥93.0%,总酸≤1%,总糖≥8%。
3.1园地选择:选择坡度25°以下、海拨650m以下、土质疏松、排水良好、PH值为4~6、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或黄壤山坡地或丘陵地建园,栽植前修筑梯田或鱼鳞坑。 3.2品种范围:东魁、荸荠种。 3.3生产控制:仙居杨梅按照特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,必须对苗木质量、栽培技术、采收分级、贮藏保鲜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。 3.3.1苗木质量 苗木以一年生嫁接苗干粗、苗木高度及规定高度内的分枝数作依据,分为一级、二级。低于二级标准的苗木不得作为商品苗出圃。详见下表。 表1 苗木分级 级 别 干粗(cm) 苗高(cm) 在规定高度内分枝数(个) 根 系 检疫性病虫害 一 级 ≥0.60 ≥40 ≥3 发 达 无 二 级 ≥0.50 ≥30 ≥2 较发达 3.3.2 栽培技术 3.3.2.1 定植 分春植和秋植。春植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,秋植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,以春植为宜。定植密度根据园块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,每公顷栽植375-450株。 3.3.2.2 整形修剪 通常采用自然开心圆头形。修剪以解决通风透光和调节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为原则。采用抹芽控梢、摘心、拉枝、短截、回缩、疏枝等修剪方法,使枝梢疏密适中,分布有序,形成丰产稳产的良好树冠结构。 苗木定干后新梢抽发时按自然开心形树形,选择生长势强,方位分布均匀的3个~4个新梢作为主枝,其余枝条及早除去。第二年在主枝的延长枝上剪去不成熟的秋梢,并在离主干约60cm处选留第一副主枝,第三年在主枝上选留第二副主枝;第一、二副主枝相间约50cm。在主枝、副主枝合理搭配的基础上培养侧枝,5年~6年内造就开心型树冠。 3.3.2.3 花果管理 对生长旺座果低的初结果树,于7月底至9月上旬夏、秋梢生长季采取促花控梢措施,提高座果率。多花树在春季萌芽前进行适度修剪,疏除过密,过弱的花枝,促发抽生春梢,确保挂果适量;疏果在果实生理落果期结束后至果实迅速膨大期前进行,一般分2~3次。 3.3.2.4 肥水管理 7~9月高温干旱来临前,进行地面覆盖。每3~4年于秋冬季进行深翻,改良土壤理化性状。年施肥1~2次,以冬施基肥为主,株施焦泥灰25kg,或饼肥2kg加焦泥灰10kg或硫酸钾0.5~1.0kg。 3.3.2.5 病虫害防治 按照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原则,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、落叶、减少病虫源;加强培育管理,健壮树势,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。保护利用天敌,发挥生物防治作用,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,扩大以虫治虫,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,以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。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,因地制宜,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合理运用化学防治、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等措施,控制病虫害。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,做到及时、准确地防治。 3.3.3采收分级 分期分批采摘。选用大小可盛3kg~5kg的浅果篮盛放,并在果篮底部及四周垫以海绵。采摘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。 3.3.4 贮藏保鲜 3.3.4.1冷藏库要求 要建在杨梅产地,减少入库前运输造成的损伤,并有配套的收购场地。温度控制范围1℃~5℃,波动度±1℃;湿度控制范围:相对湿度85%~90%;波动度±3%。冷藏库应配置加湿器、臭氧发生器和换气窗。有条件的配备制冰室和预备机组,制冰室温度应控制在–10℃以下。 3.3.4.2库房准备 贮藏前库房应打扫干净,用具洗净晒干,用臭氧消毒2h。在入库前24h应敞开门,通风换气,并应对设备进行调试,确保设备运行正常。配备冷库专业操作工人或建立快速的维修网络。 3.3.4.3 贮藏用具 应透气、壁光滑。可用通气良好的塑料篮或框盛放,每篮(框)容量不超过10kg。框高度为15cm左右为宜。(2~3)kg小包装可先在塑料篮(框)内放入(0.04~0.06)mmPE保鲜袋,把杨梅装入保鲜袋后进预冷室盛放,出库后抽气可直接放入泡沫箱运输。 3.3.4.4预冷 采收后的杨梅送入预冷库进行预冷,预冷温度3℃~7℃,预冷时间3 h~6h。经过预冷后的杨梅才可入库贮藏。 3.3.4.5贮藏 贮藏前采用臭氧杀菌。贮藏温度控制在1℃~5℃,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%~90%。每次入库的果品以总贮藏量的20%~25%为宜,待库温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批的入库。果实应注明入库时间及等级,便于观察与出库。
- 上一篇:宁波阪急购物卡阪急超市卡阪急消费卡坂急卡回收出售 2021/5/15
- 下一篇:宁波宁海白枇杷礼盒上市批发团购中心 2021/5/12